Phone: Email: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官网网站

2023-12-02 19:57:40 46
官方电话:010-89733245
电子邮箱:sydxzsb@cup.edu.cn

学校简介

(更新时间:2023年9月1日)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前身为北京石油学院,创办于1953年,以清华大学化工系、石油工程系为基础,汇聚了天津大学、北京大学等部分师资组建而成,是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高等学府,为我国石油高等教育奠定了探索发展之基。学校一校两地办学,北京校本部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北京市昌平区军都山南麓,占地700余亩;克拉玛依校区位于被誉为“石油之城”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占地7000余亩。

建校以来,学校一直是国家重点建设的行业领军高校。上世纪60年代,学校成为全国64所重点高等学校之一;80年代恢复学位制度以来,是首批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90年代以来,先后进入国家“211工程”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行列;2017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学校始终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为我国石油石化行业发展和能源强国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建校以来,为国家培养了三十余万名优秀专门人才,被誉为“石油人才的摇篮”。2020年7月和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给我校学生回信,饱含着对中外青年成长的深切关怀,体现了对学校办学追求与育人成效的充分肯定。

学科特色鲜明,实力雄厚。学校坚持“强优、拓新、创一流”的学科建设思路,构建了能源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形成了一流学科引领、骨干学科和基础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生态。现有2个国家“双一流”学科、2个北京市高精尖学科。在油气科学与工程等学科领域形成明显优势,在碳中和工程与技术、油气人工智能等领域积极布局清洁低碳智能学科群。工程学、化学、地球科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环境与生态学、社会科学总论、数学8个学科领域ESI排名全球前1%,其中工程学、化学、地球科学进入1‰。

产教融合,全面育人。学校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5000余人(其中,校区6000余人),硕士研究生7100余人,博士研究生2000余人,学历留学生600余人。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构建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大教育体系。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1个,省部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5个。打造了以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为代表的能源领域一流学科竞赛群,开创了油气领域全国科技创新赛事的先河。入选科技部“全国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教育部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依托产学研合作办学优势,形成了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本博一体化拔尖创新型人才和全序列产教融合高层次专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国家首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首批国家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高校,在能源高校率先开展工程博士培养,3个基地获评国家产教融合示范基地,毕业生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普遍欢迎,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高位。

人才强校,名师荟萃。学校坚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立了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形成国内油气学科领域人才高地。现有教职工1798人(其中校区322人),其中,具有正高职称314人,副高职称515人。学校建成了一支拥有5名两院院士为中流砥柱,45人次国家级领军人才为主力,47人次国家级青年人才为生力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高层次人才总人次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2%。现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2个,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7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4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

攻坚克难,科技自强。作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作为最高追求。按照“搭建大平台、承担大项目、凝聚大团队、取得大成果、作出大贡献”的思路,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服务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学校人均科研项目数、科研经费,特别是科研获奖居全国高校前列。现有油气资源与工程、重质油2个全国重点实验室,11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分室,油气生产安全与应急技术重点实验室、非常规油气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等28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以及19个中石油重点实验室分室。油气学科领域研究优势突出,在非常规、深水、深地、清洁能源、管网安全等领域持续产出重大成果,在油气智能化、氢能、储能、CCUS等新兴研究领域取得快速发展,入选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十三五”期间,学校获国家科技奖励18项,其中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6项,并列全国高校第8位。主办的品牌期刊《Petroleum Science》(《石油科学》英文版)和《Journalof Palaeogeography》(《古地理学报》英文版)分别入选国家领军期刊和重点期刊,连续入选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开放办学,融通中外。学校坚持开放办学,聚焦价值和贡献,持续提升服务国家战略、服务行业发展、服务区域和地方经济建设、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能力。与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国家管网等能源行业龙头企业进行全面战略合作,与多地共建联合研究院,强化创新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积极融入北京市“四个中心”建设,培育壮大“新产业集群”,在北京市未来科技城“能源谷”建设的联合研究院入选中国教育博览会校企合作双百计划典型案例。积极构建国际交流合作网络和平台,倡议并发起成立世界能源大学联盟,5大洲17个国家的31所能源领域高校参与其中,当选“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合作网络高校(青年)工作组组长单位,全球首个“碳中和与气候变化驱动绿色转型”教席,金砖国家青年能源峰会暨国际能源青年大会被写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北京宣言》,入选北京市首批“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项目,成为全球能源领域合作的积极引领者。

文化育人,薪火相传。学校传承红色基因,坚持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贯穿到立德树人全过程,彰显在办学治校各方面,涵养新时代能源强国、能源报国价值追求,以特色鲜明的大学文化推动学校发展、服务社会进步。“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校风,“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为学为师、立德立言”的教风,“厚积薄发、开物成务”的校训,《我为祖国献石油》校歌,以及“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爱国奉献、开拓创新”的精神成为学校鲜亮的文化符号,“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成为师生行动自觉。“十三五”以来,学校荣获全国党建优秀成果一等奖,北京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特色项目,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建设项目6项,连续3次获评“首都文明校园”称号。

立足新时代,肩负新使命。面向“双碳”目标和能源行业转型升级需要,学校迎来更大发展机遇。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深入实施“特色发展、创新驱动、开放融合、人才强校”四大战略,以“绿色赋能、智能赋能、治理赋能”为三大动能,向着能源领域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宏伟目标阔步迈进,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文中数据来源为2022年高等教育事业统计报表)

  • 2023年

    教育部与五大能源企业共建中国石油大学

  • 2022年

    学校进入国家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

  • 2017年

    学校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

  • 2015年

    教育部批准同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建立克拉玛依校区

  • 2006年

    成为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

  • 2005年

    学校更名“中国石油大学”

  • 2003年

    教育部与四大石油公司签署共建石油大学协议


  • 2000年

    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划归教育部直属;同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研究生院

  • 1989年

    在北京恢复招收本科生

  • 1988年

    更名“石油大学”,校本部设在北京,由石油大学(北京)和石油大学(华东)两部分组成

  • 1981年

    在北京石油学院原校址内成立研究生部

  • 1969年

    学校迁至山东东营胜利油田,更名“华东石油学院”

  • 1960年

    学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

  • 1953年

    创立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高等院校——北京石油学院

历任领导

下载 (2).png


序 言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起源于1952年11月由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建立的北京石油学院。北京石油学院以清华大学石油系为主体,于1953年10月1日正式开学。1960年10月学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69年11月学校迁至现山东省东营市,1970年1月更名为“华东石油学院”;1981年6月设立华东石油学院北京研究生部;1988年2月学校更名为“石油大学”,并在北京研究生部的基础上成立了石油大学(北京);1997年11月成为首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0年2月学校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总公司划归教育部管理,明确了石油大学(北京)与石油大学(华东)各自相对独立办学;2005年1月学校更改为现校名。

  学校秉承“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校风,以“厚积薄发,开物成务”为校训,始终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道路,致力于建设石油石化等学科领域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为国家发展和人类进步贡献力量。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学校基本职能
第三章治理结构
第四章 学生
第五章 教职工
第六章 外部关系
第七章 办学条件与保障
第八章 学校标识与校庆日
第九章 附则

群团组织

  学院系部地球科学学院

地质学系
油气勘探与开发地质系
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石油工程学院

油气井工程系
油气田开发工程系
工程力学系

化学工程与环境学院

化学工艺系
化学工程系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能源与催化工程系

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

机电工程系
油气储运工程系
能源与动力工程系
过程装备系
高端油气装备智能设计与制造研究中心

地球物理学院

物探系
测井系
固体地球物理系

安全与海洋工程学院

海洋油气工程系
安全工程系

新能源与材料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系
储能科学与工程系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自动化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电子信息工程系
软件工程系
教学实验中心
计算智能教学与研究中心

理学院

数学系
物理系
应用化学系

经济管理学院

会计系
管理科学与工程系
应用经济系
企业管理系
金融系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系

外国语学院

英语系
大学英语教学部
研究生英语教学部
亚欧语教学部
中国国际能源舆情研究中心
MTI(翻译专业硕士)教育中心

体育与人文艺术学院

非常规油气科学技术研究院

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储层改造与开发工程研究所
提高采收率研究所

油气资源与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

重质油全国重点实验室

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

碳中和示范性能源学院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一所石油特色鲜明,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211工程”重点建设和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是设有独立研究生院的高等院校之一。

校风:实事求是、艰苦奋斗         校训:厚积薄发、开物成务
教风:为学为师、立德立言         学风: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前身是以清华大学石油系、化工系为基础,汇聚天津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的部分师资,于1953年创立的北京石油学院,是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高等院校。

1960年  学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
1969年  学校迁至山东东营胜利油田,更名“华东石油学院”
1981年  在北京石油学院原校址内成立研究生部
1988年  学校更名“石油大学”,校本部设在北京,由石油大学(北京)和石油大学(华东)两部分组成
1989年  学校在北京恢复招收本科生
1997年  石油大学正式进入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高等学校行列
2000年  石油大学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划归教育部直属
2000年  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成立研究生院
2005年  学校更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06年  学校开始建设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2014年  教育部与五大能源企业集团公司签署共建中国石油大学协议
2015年  教育部批复学校建设克拉玛依新校区,学校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道路上开启了新的里程
2017年  学校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全面开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
2022年  学校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一校两地办学,北京校本部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北京市昌平区,校园占地面积700余亩;在校生总数1.8万余人,本科生与研究生比例为1:1。克拉玛依校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校园占地面积7200余亩。两校区独立招生,录取时互不调剂。

      学校现设有16个学院以及1个直属研究院,设置了26个本科招生专业(类);学科布局涵盖了理、工、经、管、文、法、教7个学科门类。在油气科学与工程等学科领域形成明显优势,在碳中和工程与技术、油气人工智能等领域积极布局清洁低碳智能学科群。拥有1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9个自主设置交叉学科博士点,4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1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3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2个“双一流”建设学科: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2个北京市高精尖学科:城市能源供给安全与保障、清洁低碳能源工程

     4个全国学科评估A类学科: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

      最新ESI学科领域世界排名:

      工程学、化学、地球科学  进入ESI前1‰

      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生态学、社会科学总论、数学进入ESI前1%

    5个国家重点学科:矿产普查与勘探、油气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油气储运工程、化学工艺

    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工业催化

    7个北京市重点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石油天然气安全工程、低碳能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材料学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493人,专任教师1032人;在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83%,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98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405人,其中学术型博士生导师376人,专业型博士生导师321人,学术型硕士生导师810人,专业型硕士生导师754人。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领军人才37人次,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等青年英才43人次。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北京市教学团队8个;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北京市教学名师24人,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8人。

    此外,学校还拥有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5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4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北京高等学校校外人才培养基地、1个北京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

地球科学学院

        地球科学学院的前身是1953年成立的北京石油学院勘探系。目前,学院下设地质学系、油气勘探与开发地质系和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等3个教学和科研单位。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队伍学历层次高,学缘结构合理,涉及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相关学科领域,承担着2000余名学生的教学和大量的科研、继续教育培训等任务。现有教职工118人(含双肩挑4人),其中教授42人、副教授45人。师资队伍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四青”人才4人(“万人计划”、“优青”、“海外高层次”)、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4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北京市教学名师奖获得者9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6人、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能源大奖获得者2人、中国青年科技奖2人、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2人、中国地质学会青年科技奖10人。

       学院设有资源勘查工程(原地质工程)和地质学2个本科专业,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工程实践基地和国家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教学团队;承担国家级视频公开课、国家级资源共享课3门、国家级精品课3门、国家一流课程2门。资源勘查工程(原地质工程)为国家一流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支持的专业和教育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专业,通过全国工程教育认证。

       经过60年余的建设,学院拥有“地质学”和“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个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授权点,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6个硕士点以及资源勘查工程和地质学2个本科专业。“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为北京市重点学科,“矿产普查与勘探”二级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在2020年全国学科评估中,“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位列A+。学院建有“油气资源与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天然气地质与工程等5个研究中心、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室和油气地质大数据研究所。“十五”以来,我院教师承担了3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课题)4项、115项国家油气重大科技专项课题(专题)、20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含油气盆地构造和沉积储层地质、油气成藏机理与分布规律、剩余油分布与预测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发表学术论文5420余篇,出版教材和学术专著134部,获得国家教学和科技成果奖励17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02项。

       学院为国家输送了万余名高层次的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和管理人才。1981年和1990年分别在北京恢复招收研究生和本科生以来,已培养本科毕业生4107人、硕士生5698人、博士生1154人。学院已形成了本科、硕士和博士的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有在校本科生731人、硕士生727人、博士生251人和博士后研究人员近20人。

       目前每年招收本科生190余人、硕士生280余人、博士生60余人,涌现出了新时期铁人王启民、中国科学院院士王铁冠等著名学者,为中国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学院注重加强科学研究型、生产实用型、国际合作型三种类型高级人才的培养,通过学科、教学、科研等全面建设与发展,学院已建成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培养地质专业优秀高级人才的主要基地。教学和科研工作不断创优,学生培养质量持续提高,我院本科专业必将办成更具国际影响力的品牌专业。

石油工程

专家谈专业(李俊键教授)

       石油工程专业是学校1990年开始招生的首批本科专业之一,由油气井工程和油气田开发工程2个国家重点学科支撑,是学校重点石油主干专业。

       石油工程专业所学习和研究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方向:

       1.钻井工程,又称油气井工程,主要利用石油机械设备和技术,将地层钻成具有一定深度的圆柱形孔眼(即“井”),其目的是确切地了解地下地质情况,正确判断储油构造,并利用“井”来开采油气;

       2.采油工程,又称油气田开发工程,是油田开采过程中根据开发(开采)目标通过油井对油藏采取的各项工程技术措施的总称,其中如何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是油田开发面临的最大挑战;

       3.油藏工程,主要研究油藏(包括气藏)开发过程中油、气、水的运动规律和驱替机理,拟定相应的工程措施,以求合理地提高开采速度和采收率。

       本专业2007年成为教育部第一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12年成为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6年顺利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7年本专业依托的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被确定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2018年开设石油工程全英文专业,2019年被确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整体已达到国内同类专业领先水平。

专业培养目标

       石油是国民经济的命脉,石油工程科技含量高、技术性强。我校石油工程专业立足于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石油技术人才。

专业核心课程
       普通地质学、油气田开发地质学、工程力学、流体力学、渗流力学、油层物理、石油工程热工学、钻井工程、完井工程、油藏工程、采油工程等。
专业特色

       1.本专业设置本博一体化培养模式,从本科二年级选拔学术潜质优秀的学生,开展本硕博贯通培养阶段,培养适应当代科学技术发展以及石油工业国际化发展需要、把握本学科科技发展动向和学科前沿、具有较强自主探索精神、科技创新能力和学科交叉能力的学术领军型人才,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该培养模式包括四年本科培养阶段与四年博士培养阶段,达到相应培养要求后,授予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

       2.本专业开设了“普通班+创新班”的“专业人才+拔尖创新人才”双赛道培养模式,从刚入学的本科一年级新生中选拔20名左右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进入创新班,强化数理基础、专业外语、实习实践能力培养,并在大一下学期为每名创新班学生配备1名优秀的科研导师,强化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创新班和普通班实行动态流动机制,每学年结束有一定数量的学生转入和转出创新班,大三结束时满足条件的创新班学生将优先获得本博一体化资格。

       3.本专业拥有国际联合培养、辅修学位等培养模式以及双语教学、全英文教学、网络课堂、专家讲堂等不同的授课方式,采用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等不同的教学方法;重视因材施教,并对优秀学生提供免试读研和推荐出国留学的机会。

       4.充分发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专业与北京语言大学阿拉伯语专业的办学优势,共同培养国家急需的卓越复合型涉外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开设有“石油工程+阿拉伯语”联合项目,实行“1+1.5+0.5+1”双校区+国际交流培养模式,第6学期半年时间在阿联酋的大学和油田交流学习。同时为了相应推进油气行业智能化发展需求,设立了“智能油气工程”微专业。

       5.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有多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和北京市教学名师组成了科教融合的育人团队。注重“学、思、践、行”全链路、多维度协同育人,依托油气资源与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打造了多个国家级科教育人平台,首创了国际性赛事“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建成了大庆和长庆2个校外“思政实践-专业实习-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实习实践基地。

       6.本专业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承担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的组织工作,开设有大学生科技创新、SPE石油工程知识竞赛和各类社团活动;重视学生国际化视野的培养,有西班牙语、俄语等外语课程,有道达尔等外企开设的石油领域暑期学校,并资助各类活动的优胜者到外企或国外交流考察。

毕业生适应范围和主要去向

       毕业生专业知识扎实,业务素质高,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近年来,本专业本科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学生保研率超过30%,读研率超过50%,出国率近10%。签约本科毕业生中近75%就职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中化等国有大中型企业,部分毕业生签约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工商银行、招商银行、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呈现出就业去向更加多元,分布更为广泛的趋势。升学毕业生群体中,部分学生赴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山东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985高校深造。2021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达96.53%,排名全校前列。

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于2010年在原机电工程学院基础上调整成立,前身为1953年成立的北京石油学院机械工程系。经过长期发展,学院已成为石油装备、石油天然气储运、过程装备、能源工程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摇篮。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学院现有教职工106人,专任教师87人。专任教师中,正高级29人,副高级4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95%,其中具有海外博士学位的教师12人;博士生导师39人,硕士生导师79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2人,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优秀教师2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1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5人,霍英东教育基金获得者1人,石大学者10人,校优秀青年学者1人,校青年拔尖人才23人。
       学院现有5个本科专业、2个博士授权的一级学科、1个博士授权的二级学科,2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国家重点学科和2个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分室、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部级研究中心及研究室。在校本科生1400余人、硕士研究生800余人、博士研究生近200人。
       学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书育人理念,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打造“引梦、筑梦、圆梦”三级创新能力培养体系,近年来学生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金奖 1项、铜奖 2 项、入围奖1项,省部级奖项 23项;获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国家级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全国大学生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特等奖4项,国家级一等奖6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7项、优秀奖2项;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大赛国家级一等奖10余项、三等奖20余项;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国家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市级一等奖9项、二等奖20项、三等奖5项;其余各类学科竞赛获省部级以上奖励 1000 余人次。主办首届全国油气储运工程数值仿真技能创新大赛,承办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油气储运工程设计技能大赛等多项高级别赛事。
       近五年来,学院科研及教学成果显著,已获得34项科技奖项,其中:省部级一等奖17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7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类项目资助45项,获各类发明专利167项;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5项;出版教材20本、专著4本,其中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3本、国家“十三五”重点规划学术专著1部;建设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北京市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个、北京高等学校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1个。
专家谈专业(陈建义教授)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前身是“化工设备与机械”专业,是建校始首批设置的专业,目前是国内过程装备领域最有影响的专业之一。本专业拥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点、动力工程一级专业硕士点,并建有博士后流动站。2010年成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和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20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本专业是一个以过程装备为主体、以过程工艺和自动控制为两翼(即“一体两翼”)的交叉复合型专业。本专业以过程工业为背景,不仅面向传统的炼油、石油化工、制药、环保等过程工业,而且面向先进能源(如氢能、核能)、新材料(电子材料、纳米材料)甚至深空深海探索等新领域,是一个“既老又新”并充满生机的专业,与国民经济众多行业和人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就业前景极为广阔。
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国家战略需求、服务石油石化等能源行业和区域发展,具备自然科学与工程基础知识、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能够从事过程装备的工程设计、产品研发、制造安装、维护管理以及检测和营销等工作或继续学习深造,具有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核心课程
       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过程工程原理;电工电子学、过程装备控制基础;过程设备设计、过程流体机械、过程装备控制技术及应用。
专业特色
       本专业定位国内一流,具有鲜明的石油化工特色。专业依托“多相分离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过程流体过滤与分离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研究平台,在多相流动理论与分离技术、过程装备及工程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科研成果,特别是气固旋风分离系列技术先后获4项国家科技奖、20项省部级科技奖,在国内处于领跑地位,并具有国际学术影响力。本专业注重学、研、赛结合,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科技创新大赛,培养实践和创新能力。另外,成绩优异的学生可在大二申请本博一体化培养。
毕业生适应范围和主要去向
  本专业长期排在十大绿色就业专业行列,一次就业率一直在96%以上,其中40%以上毕业生读研或出国深造。就业主要去向为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中化等大型企业,且渐呈多元化的趋势,大部分毕业生选择到工程设计公司、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及政府机构工

 理学院由数学系、物理系、应用化学系、实验教学中心组成。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重质油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科化学教学基地、2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油气污染防治、油气光学探测技术实验室)、1个全国石油和石化行业重点实验室(油气太赫兹波谱与光电检测实验室)、1个中石油重点实验室分室(CNPC纳米化学实验室)、2个北京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化学与化工实验教学中心)、1个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并与燕山石化、胜利油田、克拉玛依油田等建有稳固的实习基地,其中燕山石化实习基地是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北京市首批校外人才培养基地,为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理学院现有3个本科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化学、统计学)、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数学、化学、物理学、化学工程与技术)、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应用统计、化学工程)、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1个北京市重点学科(应用化学)、1个博士后流动站(化学)。其中应用化学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国家工科化学教学基地、教育部特色专业、北京市特色专业、北京市化学与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学科进入ESI前1%。目前在校博士生50余人,硕士生300余人,本科生600余人。

      理学院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目前在编教职工98名,其中正高15人,副高30人。教师队伍中有院士兼职教授2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万人计划国家青年拔尖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等共7人次,北京市教学名师2名、学校优秀青年学者和青年拔尖人才10余名。近5年学院主持教育部、北京市及学校的各类教改项目60余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百余篇,获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学校教学成果奖14项。青年教师多次在各类高级别教学比赛中获奖,其中26人次在省级教学比赛中获奖;校教学名师5人、校教学效果卓越奖获得者3人、校青年教学骨干教师12人。

      学院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加强师资队伍和学科专业建设,稳定提升教学质量,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多名本科生发表高水平SCI学生论文,近五年发表文章数量200篇左右。在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邀请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赛、国际数学建模赛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考研率、就业率位于学校前列。学院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方式,与多所国外著名高校开展交换生和联合培养项目。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数学、应用化学科学在高新技术和工程科学乃至经济领域的重要地位,社会对理科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理学院本科毕业生大部分进入本学院各专业和学校其他相关专业继续研究生学习或出国深造,就业学生一直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不少人已成为其中的佼佼者。

 欢迎报考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2022年继续做好重点高校招生专项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学司〔2022〕3号)等文件精神,2022年我校继续开展“高校专项计划”招生工作。
一、招生对象及申请条件
       招生对象:招收边远、贫困、民族等地区县(含县级市)以下高中勤奋好学、成绩优良的农村学生。具体实施区域以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公布结果为准。
       申请条件:符合2022年统一高考报名条件,考生及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户籍地在实施区域的农村,考生须具有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和户籍所在县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
二、招生区域及招生计划
1.招生区域
       校本部面向全国实施高校专项计划的省份招生;
       克拉玛依校区面向全国除海南省、西藏自治区外的实施高校专项计划的省份招生。
       校本部与克拉玛依校区各自单独报名、初审、认定和公示入围资格名单,且结果不能互认;并于高考后各自单独录取,互不调剂。
2.招生计划
       2022年校本部招生计划47人,克拉玛依校区招生计划40人。具体要求如下:
校区
招生专业类
科类
计划数
“3+3”省份
选科要求
“3+1+2”省份选科要求
首选科目
再选科目
校本部
地质类
理工/综合改革
13
物理
物理
地球物理学类
12
物理
物理
工商管理类
6
物理
物理
石油工程
8
物理
物理
油气储运工程
8
物理
物理
克拉玛依
校区
资源勘查工程
理工/综合改革
7
物理/化学
物理
勘查技术与工程
4
物理/化学
物理
石油工程
10
物理/化学
物理
能源化学工程
4
物理/化学/生物
物理
化学/生物
环境工程
4
物理/化学/生物
物理
化学/生物
机械类
11
物理
物理
       注:我校可根据生源情况对招生计划进行适当调整。
三、报名流程
报名时间:2022年4月10日14:00至4月25日24:00
(一)网上报名
       考生登录阳光高考特殊类型招生报名平台(https://gaokao.chsi.com.cn/gxzxbm/),按系统说明进行注册后,按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或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分别报考,根据要求严格按照操作提示完整准确填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22年高校专项计划申请表” 或“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2022年高校专项计划申请表”(简称“申请表”)及相关信息。考生根据高校专项计划招生专业限报3个专业。
(二)材料上传
       学校不接收纸质报名材料,考生须将以下材料的扫描件或照片上传至报名系统(扫描件或照片务必清晰)。
       1.通过报名系统生成并打印的申请表,逐页由本人签字、中学审核、校长签字并加盖学校公章,其中个人陈述报告要求:500字左右,重点阐述个人成长经历,感兴趣的专业领域、进入高校之后的设想等;
       2.考生身份证(正反面);
       3.考生及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的户口本 (首页、户主页、父母或法定监护人页及考生本人页);
       4.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若无法提供,须上传中学盖章的说明);
       5.高中阶段获得的学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或团委颁发的荣誉证书。
(三)其他说明

       1.学校不收取考试报名费;

       2.论文、专利不得作为申报材料上传;

       3.学科竞赛获奖不作评审统计项目;

       4.考生提交的所有报名材料必须在所在中学班级详尽公示,考生和所在中学须对其真实性负责;

       5.报名截止后我校不接受任何形式的材料修改和补充,请认真组织材料。

四、选拔程序
(一)材料初审
       经生源地所在省级招生主管部门户籍、学籍资格审核通过的考生,学校将组织专家依据考生在校成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个人陈述、高中阶段获得的学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或团委颁发的荣誉证书等对考生申请材料进行严格评审。
(二)入围资格认定
       依据“分数优先”的原则,根据评审成绩,校本部按不超过计划数的3倍择优拟定考生名单;克拉玛依校区按不超过计划数的5倍择优拟定考生名单,并报请学校本科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确定入围资格考生名单。
(三)名单公示
       2022年5月31日前入围资格考生名单将在本科招生网站(校本部:https://bkzs.cup.edu.cn/,克拉玛依校区:https://www.cupk.edu.cn/bkzs/)和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公示,考生可在报名网站查询结果。最终入围资格考生名单报教育部和考生所在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备案。
(四)高考志愿填报
       入围资格考生须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志愿填报时应按照生源地省级招生主管部门要求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或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填报到相应批次中,根据我校在本科招生网(校本部:https://bkzs.cup.edu.cn/,克拉玛依校区:https://www.cupk.edu.cn/bkzs/)公布的“高校专项计划”分省分专业计划单独填报专业。未按照要求填报志愿者,视为放弃我校高校专项计划招生录取资格。
       从2023年高考招生起,往年被专项计划录取后放弃入学资格或退学的考生,不再具有专项计划报考资格,请考生谨慎填报志愿。
(五)录取方式
       入围资格考生高考投档成绩达生源地第一批次本科录取分数线,体检合格,学校将根据高校专项计划招生专业招生计划,按“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由高分向低分择优进行专业录取,计划录满为止。对于生源不足的省份,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将高校专项计划调入生源充足的省份。对于合并本科批次省份和高考综合改革省份,第一批次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按相关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单独划定的相应分数线执行。
五、监督机制
       (一)学校在高校专项计划招生录取过程中,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对选拔办法、标准、程序以及结果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对于入围资格考生名单、录取名单均实行信息公开,按时进行公示。
       (二)我校高校专项计划招生录取工作由学校纪检监察部门负责监督。校本部监督电话:010-89733099,克拉玛依校区监督电话:0990-6633000。
       (三)在高校专项计划招生录取中,考生和中学存在虚报或伪造有关材料、考试作弊、替考等弄虚作假行为的,一经查实,将取消考生今年高校专项计划招生的报名、考试和录取资格,并将有关情况通报考生所在地省级招生主管部门,由有关省级招生主管部门依照相关规定取消今年高考报名、考试和录取资格,并视情节轻重暂停1-3年参加各类国家教育考试。
六、联系方式
校本部
咨询电话:010-89733245
各省咨询QQ群:
省份
QQ群号
省份
QQ群号
安徽
1081139386
辽宁
1081052448
福建
1081222399
内蒙古
1081121012
甘肃
1001653712
宁夏
1081054546
广东
712856978
青海
683071686
广西
1081132846
山东
1081189821
贵州
444099636
山西
1011052906
海南
1047113556
陕西
1047839514
河北
1081057539
四川
978187945
河南
926551095
西藏
1081065620
黑龙江
1036742560
新疆
923773611
湖北
834167451
云南
1047887946
湖南
1049144618
浙江
1081147595
吉林
1048429494
重庆
867925513
江苏
1081132811
江西
810075100
学校网址:https://www.cup.edu.cn/
本科招生网址:https://bkzs.cup.edu.cn/
电子信箱:sydxzsb@cup.edu.cn
微信公众号:中国石油大学本科招生办
通信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18号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本科招生办
邮政编码:102249
克拉玛依校区
咨询电话:0990-6633036
各省咨询QQ群:
省份
QQ群号
省份
QQ群号
河北
1072075568
河南
1065899935
山东
1084523639
安徽
216444617
浙江
412099334
山西、内蒙古
980706905
黑龙江、吉林
1063053932
辽宁、重庆
1085174615
江苏、福建、广东
991760360
广西、江西
666854824
湖北、湖南
666586202
四川、贵州、云南
1160393118
陕西、甘肃
1160086871
青海、宁夏、新疆
991236604
校区网址:https://www.cupk.edu.cn/
校区本科招生网址:https://www.cupk.edu.cn/bkzs/
电子邮箱:bkzs@cupk.edu.cn
微信公众号:中石大克校区本科招生
通信地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安定路355号
邮政编码:834000
七、本招生简章经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由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本科招生办与克拉玛依校区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22年高水平运动队招生简章
供稿单位:招办老师       发布日期:2021-12-23       点击量: 2424
       为进一步推动我校体育运动的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21〕7号)等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我校高水平运动队项目建设需要,特制定本简章。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校区招生代码11414。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18号。北京校区招收的高水平运动员在北京校区学习。北京校区招收项目为游泳、田径、羽毛球。考生填报时请正确选择。
一、北京校区招生计划
项目
小项
招生计划人数
游泳
蝶泳100M/200M
0-2
仰泳100M/200M
0-2
蛙泳100M/200M
0-2
自由泳100M/200M/400M
0-6
田径
短跨
0-4
跳跃
0-4
全能
0-3
羽毛球
男子
0-6
女子
0-6
备注:如考生均未达到我校选拔或录取标准,招生计划人数可以为0。各小项录取人数不得超过相对应的招生计划人数最大值。游泳项目所有小项招生计划人数内共计划招收0-2名专业注册或曾参加限制性比赛
二、报名条件
       考生所持本人运动员技术等级证书必须与生源所在省份一致,运动项目必须与报考的运动项目一致(原则上运动小项也应对应一致,田径项目须严格对应);报考全能类的考生所持运动员技术等级证书中的运动项目必须为全能测试项目中的一项。
       凡以同等学力报考的考生必须提供与高级中等教育相当的学习证明和成绩单,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协助我校对其资格进行认定,未经资格认定的同等学力考生不得报考。
田径项目,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报名。
       1.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证书且高中阶段在省级(含)以上比赛中获得集体项目前三名的主力队员或个人项目前三名者;
       2.具有高级中等教育毕业同等学力,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含)以上证书者;
       3.具有高级中等教育毕业同等学力,近三年内在全国或国际集体项目比赛中获得前八名的主力队员。
羽毛球项目,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报名。
       1.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证书且高中阶段在省级(含)以上比赛中获得集体项目前三名的主力队员或个人项目前三名者;
       2.具有高级中等教育毕业同等学力,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含)以上证书者;
       3.具有高级中等教育毕业同等学力,近三年内在全国或国际集体项目比赛中获得前八名的主力队员。
       注:不招收15岁(含,以出生年月日为准)以后在国家体育总局乒羽管理中心和中国羽毛球协会注册过的运动员。
游泳项目,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报名。
       1.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或普通高级中学阶段在教育部学生体育协会联合秘书处以中学生身份注册参加限制性赛事,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含)以上证书且高中阶段在省级(含)以上比赛中获得个人项目前三名者;
       2.具有高级中等教育毕业同等学力,获得国家健将运动员(含)以上证书,且近三年比赛成绩达到或超过国家健将等级标准者
       3.曾在国家体育总局专业注册运动员或者曾代表任何团体和以个人名义参加限制性赛事(包括全国春季游泳锦标赛、全国夏季游泳锦标赛、全国冬季游泳锦标赛、全国游泳冠军赛、全国游泳锦标赛、全国青年游泳锦标赛、16周岁以上国际性游泳比赛等)的运动员,且近三年比赛成绩达到或超过国家健将等级标准者。
三、报名方式
       间:2021年12月23日—2021年12月30日
       考生须通过教育部阳光高考特殊类型招生报名平台进行网上报名,网址https://gaokao.chsi.com.cn/zzbm/gspyddbm/,按系统说明填写报名信息并下载打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22年高水平运动队申请表》(以下简称“申请表”),逐页由本人签字、中学负责人签字、中学盖章后拍照上传,并在系统内上传下列材料的原件照片完成报名。考生无需邮寄纸质报名材料。
       1.申请表(含个人陈述),通过报名系统生成并打印,逐页由本人签字、中学负责人签字并加盖中学公章。
       2.考生身份证(正反面)。
       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22年高水平运动员报考推荐表》(见附件1),推荐表中请注明推荐人联系方式,中学体育教研室负责人推荐意见和签字,校长签字并加盖中学公章。
       4.有效的高中阶段二级(含)以上国家等级运动员证书。
       5.考生登录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员技术等级综合管理系统”http://ydydj.univsport.com/,查询本人运动员等级证书资料的截图。
       6.有效的高中阶段运动会秩序册、成绩册、比赛获奖证书(成绩证明),三者必须为同一小项,需整套提供,缺一不可,否则报名无效;秩序册、成绩册仅提供封面、目录和有本人信息页的照片,并在关键位置下横线标示本人相关信息,以方便审核,但报到时须提供整册原件
       7.考生报名项目的其他相关证明材料,例如:教育部学生体育协会联合秘书处注册相关证明或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考生、推荐人和所在中学须对以上材料的真实性负责。报名材料中存在虚假内容或隐匿可能对考生产生不利影响的重大事实的,按教育部相关规定处理。报名材料如模糊不清,或信息不全,使审核专家无法确认和判断的,按审核不通过进行处理,后果由考生承担。
四、选拔程序
(一)初审
       学校将组织专家对考生的报名材料进行审核,结合我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需要,根据考生思想政治表现、学习成绩和专项水平等,确定初审合格名单。
       2022年1月14起考生可在报名系统中查询初审结果。
       2022年3月7日13:00—3月1211:00,田径项目考生登录报名系统打印准考证。
       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21〕7号)规定,游泳、羽毛球项目专业测试实施全国统考,考生须留意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等部门发布的相关通知,自行报名并参加全国统考,我校不再组织校考,以全国统考成绩为认定依据。
(二)报到与测试
       田径项目报到与测试安排暂定如下,如遇疫情等不可抗力影响,学校将根据上级部门要求与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相关安排,请考生密切关注我校本科招生网站(https://bkzs.cup.edu.cn/)通知。
1.时间
报到时间:20223月12日10:00-11:00
测试时间:2022年3月12日13:30
2.地点
报到地点: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校区体育馆形体房
测试地点: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校区田径场
3.报到材料
       (1)田径项目初审通过考生凭准考证到我校参加测试,须提供本人身份证、高中阶段二级(含)以上国家等级运动员证书、整册运动会秩序册与成绩册、比赛获奖证书(成绩证明)等原件,以及一寸近期彩色免冠证件照4张。
       2)凡参加我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测试的考生须购买测试期间的个人“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3)考生须于2022年2月26日及以后日期在当地二甲以上医院或有资质的专业体检机构按照我校要求的体检项目(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血压、胸片、内科)进行体检,在体检报告上手写注明“此次体检为本人真实体检结果”并签字于报到时提交。体检合格并签订“同意接受兴奋剂检查和不使用兴奋剂的承诺书”者,方可参加测试。我校将抽取部分考生进行兴奋剂检测,拒不签订承诺书或拒绝接受兴奋剂抽查的考生,视为主动放弃测试资格。
4.测试内容
       田径项目测试,单项考生测试所报单项。十项全能考生测试4项(测试项目从十项全能项目中选择,不测试长投项目),七项全能考生测试3项(测试项目从七项全能项目中选择,不测试长投项目)。
五、疫情防控安排
       所有考生均须按照下列有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安排,自觉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1.来校测试考生应于2022年2月26日起每日进行体温监测,如实填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22年高水平运动队招生测试健康监测表》(见附件2),并于报到当天现场提交该表格,未提交者不予报到、不得参加测试。
       2.报到及测试期间,仅允许考生本人进入学校。
       3.报到当日,考生应持本人身份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考生到具有新冠肺炎病毒检测资质的机构自费进行核酸检测)、“北京健康宝”绿码和通信大数据行程码“绿码”,且体温<37.3℃,方可进入学校参加报到及测试。
       4.考生考前被确定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或者无症状感染者、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或者已治愈未超过14日的病例、不能排除感染可能的发热患者的,不得参加报到及测试。
       5.考生在学校期间应全程佩戴口罩(核验身份和测试时除外),须自行准备医用外科口罩、消毒湿巾或随身消毒剂等物品。
       6.报到及测试当日,为防止人员聚集,学校将于报到30分钟开始北京健康宝、通信大数据行程码查验,体温检测等工作,请考生预留充足时间,配合做好查验检测工作。考生进出报到及测试现场须有序排队,保持1米以上的间距。进入报到及测试现场后,非必要不得超出指定区域活动。
       7.考生隐瞒或谎报本人健康状况,不服从考试工作人员管理,拒不配合执行有关疫情防控措施或扰乱报到及测试现场秩序的,将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涉嫌违法犯罪的,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8.学校将根据上级部门疫情防控要求及时补充调整疫情防控相关安排,请考生及时关注并遵守各项防疫要求。
六、录取
(一)入选资格
       我校在高水平运动队选拔过程,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综合评价、择优录取”原则。对于达到教育部及考生所在省高水平运动队招生标准,符合我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条件和运动队发展需要的考生,择优给予入选高水平运动队资格。入选高水平运动队资格名单上报教育部和考生所在省(区、市)招办审批、并在教育部高考阳光平台和学校本科招生网上公示。
(二)填报志愿
       考生专业志愿填报为我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未尽事宜按教育部当年有关政策执行。
(三)录取
       1.入选我校2022年高水平运动队资格名单的考生须参加高考报名,并参加统一高考,高考成绩达到生源所在省(区、市)本科第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并报考我校者,学校将按照教育部相关规定予以录取。
       2.体育专项测试成绩特别突出,确有培养前途的运动员,录取分数可降至生源所在省(区、市)本科第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65%。此类录取人数不超过我校当年高水平运动队招生计划的30%。
       3.符合教育部关于高水平运动员单招条件(获国家一级及以上运动员等级证书)的考生,文化课实行全国统考,由国家体育总局统一组织,考生请自行关注报名及考试相关信息。待文化课测试成绩公布后,我校根据运动队建设需要,划定文化课考试分数线,确定单独招生入选考生名单并公示。此类录取人数不超过我校当年高水平运动队招生计划的20%。
       4.对于高考改革和其他合并本科批次(含合并二本、三本批次)省份,二本线按照相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招生考试机构确定的“高水平运动队”相应合格录取控制线执行。
七、监督机制
       1.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我校将严格审查考生报名资格、认真履行选拔程序。我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高水平运动队选拔录取领导工作,高水平运动队招生工作组负责具体实施,所有测试项目将进行全程录像,学校纪检监察部门进行监督。学校成立特殊类型招生考试仲裁小组,依据相关办法和程序,处理特殊类型招生中所涉及专项测试的争议申诉。
       2.考生本人应本着诚信原则,严格按照程序进行申请并参加测试。报名材料必须属实,如有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将取消该生的报名与测试资格。
       3.我校将在入学后对所录取的学生进行身体健康复检和运动水平复测,凡不符合录取要求或者弄虚作假者,取消入学资格。
       4.监督电话:010-89733099
八、管理
       被我校录取的高水平运动队考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遵守学校的有关规定,服从安排,参加学校组织的有关体育训练和比赛活动,承担个人应尽的义务。
九、其他事项
       1.学校未委托其他任何机构或个人从事招生录取工作或提供录取中介服务。
       2.考生参加测试时,学校不安排接站和住宿,往返路费、食宿费用由考生自理。
       3.考生参加测试前由自己准备相关运动服装、运动鞋、护具等装备。
       4.若教育部或生源所在省(区、市)2022年高水平运动队招生的相关规定有变化,则按新的规定执行。
十、联系方式
       本科招生网站:https://bkzs.cup.edu.cn/
       招生办咨询电话:010-89733245(仅限咨询报名相关事宜)
       体育与人文艺术学院咨询电话:010-89733079(仅限咨询专业测试相关事宜)
       泳、羽毛球项目统考问题请关注“中国运动文化教育网”、“体教联盟APP”等。
十一、本简章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定,由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本科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22年第二学士学位招生简章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普通高校继续开展第二学士学位教育的通知》(教高厅函〔2020〕9号),为毕业生创造更多再学习机会,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我校决定继续开展第二学士学位教育的招生和培养工作。现将有关事项规定如下。
一、招生专业及计划
       我校2022年招收第二学士学位学生的专业为安全工程、海洋油气工程,学制为两年,全日制学习。两个专业分别招收15人。
二、报名条件
       1.报名范围:仅限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含克拉玛依校区)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2022年应届本科毕业生,并取得毕业证书及学士学位证书,但未落实就业去向者。身体健康,符合国家相关高校招生体检标准要求。
       2.专业要求:报考安全工程专业的考生,本科期间(含辅修、双学位)所获学位的专业不能为安全工程专业,报考海洋油气工程专业的考生,本科期间(含辅修、双学位)所获学位的专业不能为石油工程、油气储运工程、海洋油气工程专业。
三、报名流程
       考生须填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22年第二学士学位报名申请表》(附件),1寸免冠照片使用毕业证书同版照片(可从学信网上下载),申请表打印签字后,由辅导员审核签字并加盖学院公章,将申请表照片(jpeg格式,按照“学号—姓名”方式命名)于5月3日至5月10发至本科招生办邮箱sydxzsb@cup.edu.cn。每名考生只能填报一个专业,否则视为无效报名。本科招生办收到邮件后会予以回复,未收到回复者请于5月11来电确认。考生还须扫描下方二维码进行数据填报,未填报者视为无效报名。
四、选拔及录取方式
       学校本科招生办公室对报名考生进行资格审查,对符合报名条件的考生,学校根据考生在校期间学习成绩占60%+综合能力面试占40%,依据考生志愿,择优录取,若遇同分时,参考全国大学生英语四级成绩。6月1日前完成面试工作,面试安排另行通知。6月24日前完成录取工作,拟录取考生经学校本科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公示无异议后,发放录取通知书。
五、入学及学生管理
       1.学生持录取通知书,按学校有关要求和规定期限到校办理入学手续,逾期未报到者视为放弃入学资格。
       2.通过第二学士学位录取的学生,纳入学校本科生学籍管理系统,严格按照学校本科生相关管理规定管理。
在校学习期间档案关系转至学校。学生在学校规定的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内容,符合毕业要求者,颁发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第二学士学位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校学位授予有关规定者,颁发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第二学士学位证书。未达到毕业要求的,不再延长学习时间,亦不实行留级制度,学校颁发结业证书或学习证明。
       3.第二学士学位毕业学生按当年应届生身份派遣并办理相关就业手续。学生如中途退学,按退学当年应届本科毕业生身份派遣。
       4.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一律按规定缴纳学费,安全工程专业第二学士学位学费为5200元/(生·学年)、海洋油气工程专业第二学士学位学费为5500元/(生·学年)。
六、联系方式
       咨询电话:010-89733245
       咨询QQ群:334645244
       邮箱:sydxzsb@cup.edu.cn
       纪检监察部门举报电话:010-89733099
       本简章由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本科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如教育部调整相关政策,则以新政策为准。
本科招生咨询方式汇总

1.微信公众号:搜索“中国石油大学本科招生办”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或官方微信小程序,自主获取学校及专业介绍、招生计划、招生政策、历年分数等内容。

   

2.推荐:加入分省报考咨询QQ群,随时交流。

省份QQ群号省份QQ群号
安徽1081139386辽宁1081052448
北京1081203917内蒙古1081121012
福建1081222399宁夏1081054546
甘肃1001653712青海683071686
广东712856978山东1081189821
广西1081132846山西1011052906
贵州444099636陕西1047839514
海南1047113556上海1081141384
河北1081057539四川978187945
河南926551095天津1049321014
黑龙江1036742560西藏1081065620
湖北834167451新疆923773611
湖南1049144618云南1047887946
吉林1048429494浙江1081147595
江苏1081132811重庆867925513
江西810075100欢迎加入,随时了解招生信息

 

3.本科招生办咨询电话:010-89733245
4.邮箱:bkzs@cup.edu.cn

5.快手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石油大学本科招生办”快手号(ID:1884758701)


学校简介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一校两地(北京、克拉玛依),北京昌平校区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军都山南麓,北京校区校园占地面积700余亩;克拉玛依校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校园占地面积7000余亩。学校是一所石油特色鲜明、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设有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1997年,学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2006年,成为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2017年,学校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全面开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

经过六十余年的建设发展,学校形成了石油特色鲜明,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石油石化等重点学科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并在国际上形成了一定影响。根据ESI最新数据,学校有6个学科进入ESI排行前1%,分别是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计算机科学和环境/生态学,其中工程学进入ESI全球前1‰,环境/生态学于2021年1月首次进入ESI全球前1%。围绕石油石化产业结构,构建起由石油石化主体学科、支撑学科、基础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组成的石油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布局,实施了“攀登计划”、“提升计划”和“培育计划”,分别建设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等石油石化优势学科,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基础支撑学科,新能源、新材料和人工智能等新兴交叉学科。

学校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生命线”的理念。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二十余万名优秀专门人才,为国家石油石化工业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被誉为“石油人才的摇篮”。学校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2163人(克拉玛依校区全日制本科生3754人)、硕士研究生6346人、博士研究生1714人、留学生671人,在校生总数2万余人。毕业生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普遍欢迎,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高位。

学校坚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立了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706人(克拉玛依校区教职工230人),其中教授280人,副教授428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0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5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2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3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9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3人。现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个,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5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4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6个。2018年,2项成果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学校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通过青年拔尖人才计划选拔、青年教师成长工程两条快速成长通道,支持优秀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一批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学校坚持把科学研究作为强校之路,按照“搭建大平台、承担大项目、凝聚大团队、取得大成果、做出大贡献”的思路,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科研水平。现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9个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分室以及23个省部级各类科研创新平台和18个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重点实验室分室。石油石化学科研究领域优势突出,在多个研究领域居国内领先水平,在非常规油气、新能源等新兴研究领域发展迅速。“十三五”以来,学校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467项,获国家级三大科技奖共13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有5项;获得省部级及社会力量科技奖283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有173项。国家级奖励数在2014年、2015年全国高校通用项目中均排名第10,在2017年全国高校通用项目中排名第7。

学校坚持走“政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道路。2013年10月,教育部与五大石油公司签署了共建石油大学的协议。学校先后与144个省市区政府、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特别是探索建立了产学研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新模式。现有近76家石油石化企业在校设置企业奖助学金;13家石油石化企业在校建立了育才厅;与40家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联合招收博士后;在202家石油石化企业设立了研究生工作站或联合培养基地;在103家企业建立了学生实习基地;在69家石油石化企业建立了社会实践基地。积极探索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学校与克拉玛依市联合建立克拉玛依工程师学院,与三大石油公司在京研究院联合建立北京工程师学院,着力实施本科卓越计划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在高等工程教育领域迈出了新步伐。

学校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实施国际化战略,国际交流与合作领域和范围不断拓宽,国际影响不断扩大。学校与美国、法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的170多所高校和多家公司建立起了多层次、多领域、多渠道的交流合作关系。与国外大学或公司联合建设了13个国际联合研究机构,与厄瓜多尔基多圣弗朗西斯科大学联合建立了孔子学院。2018年学校发起成立了世界能源领域高校合作组织——世界能源大学联盟,成员包括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法国等17个国家的31所能源领域高校。学校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与“一带一路”沿线60多个国外高校、企业和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2017年学校入选北京市外国留学生“一带一路”奖学金项目;获批“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入选首批北京市“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项目。2019年在全国中国政府奖学金高校中首批获批“中非友谊”奖学金项目和“中非友谊”中国政府奖学金进修生培训项目。

学校坚持把加强和改进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学校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坚强保证,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各方面,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秉承石油文化传统,形成了石油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氛围。“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校风、“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为学为师,立德立言”的教风、“厚积薄发,开物成务”的校训以及“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爱国奉献,开拓创新”的中石大精神,是中石大文化的精髓。2014年,获得北京市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普通高等学校提名奖。

厚积薄发,开物成务。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中国石油大学全校上下凝心聚力,向着“能源领域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宏伟目标阔步迈进。

(文中数据来源为2020年高等教育事业统计报表)

2024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为贯彻落实全国征兵工作有关文件精神,鼓励更多高素质高校学生参军入伍,拓宽退役大学生士兵成长成才通道,切实做好我校2024年“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招生原则

“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招生是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重要部分,我校按照“自愿报名、统一招考、自主划线、择优录取、严格规范、公平公正”的原则,开展招生录取工作。

二、招生计划

2024年“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招生计划共15人。

三、招生专业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中的所有专业均可报考。

四、招生报名

(一)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应为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者,其中“高校学生”指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的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含高职)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

(二)考生须按照研究生招生考试有关要求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或网上)确认手续。

考生报名时应当选择填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并按要求填报本人入伍前的入学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关信息,按要求进行网上确认。

考生应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选择填报志愿。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现场确认、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三)其他相关要求见《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24年招收攻读硕士研究生简章》。

五、考试与录取

(一)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的考生须按规定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

(二)我校依据教育部有关政策,自主确定并公布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要求,确定复试名单并组织复试。纳入“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招录的考生,不再享受退役大学生士兵初试加分政策。

六、其他

(一)对在报考及考试中有违规或作弊行为的考生,有关部门视不同情况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教育部有关规定给予处理。对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或学籍。对违反规定的,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3号)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教育部令第36号)严肃处理。

(二)未尽事宜按教育部有关文件执行,本简章如与上级文件不一致,以上级文件为准。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报考点报名信息网上确认公告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两个阶段。所有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均须在国家规定时间内参加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逾期不再补办。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报考点(报考点代码1164)采用网上确认的方式。

一、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报考点接收考生条件要求

(一)报考单位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且就读学校在京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须选择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手续;

(二)报考单位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且就读学校在京的第二学士学位考生;

(三)报考单位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其他考生,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须选择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手续:

1.具有在京户籍或者2023年(1月至9月)在京连续缴纳6个月(含)以上社会保险中的基本养老保险或基本医疗保险(均不含补缴)的往届毕业生;

2.报考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单独考试考生;

不满足上述1、2条件的其他考生,应选择户籍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手续。考生可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查询各省(市、区)教育招生考试机构的网报公告。

(四)报考京外招生单位(不含军事院校,以及考试科目中“业务课2”考试时间超过3小时或有使用画板等特殊要求、考试科目代码第1位为“5”的院校)且就读学校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应届(含第二学士学位)本科毕业生,须选择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手续。

(五)报考京外招生单位(不含军事院校)的035101法律(非法学)、035102法律(法学)2个专业,且考生身份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可选择(1153)中国政法大学报考点或本考点,并按要求办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手续。

1.就读学校在京的且不设报考点的应届本科毕业生、艺术类院校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在京户口或者2023年(1月至9月)在京连续缴纳6个月(含)以上社会保险中的基本养老保险或基本医疗保险(均不含补缴)的往届毕业生;

3.就读学校在京的第二学士学位考生。

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考点网上确认时间安排

上传材料时间:2023年11月2日8:00---11月5日10:00。

建议考生尽早上传网上确认材料,避免在截止时间前遇到网络堵塞。

补传材料时间:2023年11月3日8:00---11月5日14:00。

网上审核时间:2023年11月3日8:00---11月5日16:00。

考生须按时上传各类审核材料,若不符合要求,则须按时重传。待报名系统提示确认成功,方可完成网上确认流程。我校考点在网上确认期间不接受考生修改报名信息。未缴纳报名费及不符合我考点要求的考生,我考点将不予确认。请选择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考点的考生,网上确认前后务必关注报名网站(http://yz.chsi.com.cn)、学校研究生院主页(https://grs.cup.edu.cn/D/index.jhtml)和研究生院微信公众平台发布的通知、公告等。未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网上确认或因自身原因未被审核通过的考生,其报名信息无效,责任由考生自负。

三、考生网上确认流程

(一)认真阅读《北京市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信息网上确认须知》、《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报考点公告》及报考单位报考公告,并确保填报信息准确无误,因误填、错填或虚假填报造成不能确认或考试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二)考生登录网上确认系统,(网址:yz.chsi.com.cn/wsqr/stu/),进入登录页面,输入本人在“研招网”网上报名系统的用户名及密码即可登录系统。建议考生使用手机登录网上确认系统,考生也可扫描下方二维码登录网上确认系统。

(三)上传材料

1.必传材料

(1)准考证照片

①考生本人最近三个月内正面、免冠、无妆、彩色一寸电子证件照(白色背景,用于准考证照片等);

②正脸头像,左右对称。坐姿端正,双眼自然睁开并平视,双耳对称,嘴巴自然闭合,左右肩膀平衡,头部和肩部要端正且不能过大或过小,需占整个照片的比例为2/3;

③仅支持jpg或jpeg格式,照片大小不超过10M,宽高比例3:4。人像对焦准确、层次清晰,不模糊。对考生提供的无法清晰、准确辨识的照片,将置为“审核不通过”,考生须重新提交照片材料进行审核。

(2)本人手持身份证照片

拍摄时,必须将本人持证的手臂和上半身整个拍进照片,头部和肩部要端正,头发不得遮挡脸部或造成阴影,要露出五官;确保身份证上的所有信息可见、完整。

注意:考生标准照和手持身份证照,均要求考生不得化妆,不得佩戴眼镜、隐形眼镜、美瞳等;照明光线均匀,脸部无高光、光斑,无阴影、红眼等;头发不得遮挡脸部或造成阴影,要露出五官,并能如实地反映本人近期相貌,照片内容要求真实有效,不得做任何修改(不可用Photoshop等照片编辑软件处理,不可用照片进行翻拍)。

2.视情况不同的考生需要上传的相关证明材料(以下为我报考点要求的补充材料,考生须根据网上确认系统提示,上传相关材料。系统没有提示的材料不必上传。

(1)京籍往届考生,须上传户口本首页(公安部门盖章页)及本人信息页照片(集体户口提供首页及个人单页,首页须有户口单位盖章),或由公安部门出具的户籍证明原件照片。

(2)非京籍往届考生(单独考试考生、京内高校第二学士学位在读考生除外),须上传2023年(1月至9月)在京连续缴纳6个月(含)以上社会保险中的基本养老保险或基本医疗保险的《北京市社会保险个人权益记录》,《北京市社会保险个人权益记录》要求在“北京市社会保险网上服务平台”申请,个人权益记录流水号及校验码清晰可见并在有效期内可查询真伪。

(3)网报时未通过学历(学籍)校验的其他类别考生,须在学信网申请《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或者《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并上传认证报告照片。

(4)因更改姓名或身份证号导致的学历(学籍)校验未通过的考生,除上传电子认证报告外,还须提供具有更改记录的户口本(簿)或公安机关开具的相关证明原件照片。

(5)报考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考生还应上传本地主管部门盖章认可的《2024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登记表》。

(6)报考我校的单独考试考生还应提交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出具的同意证明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推荐书(下载网址:https://grs.cup.edu.cn/I20/90042.jhtml)。

(7)在国(境)外获得学历学位证书的考生需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学历学位认证报告照片,认证报告上的12位在线验证码或7位认证编号必须清晰完整。

(8)在校研究生,须提供由研究生就读单位培养部门出具的同意报考证明。

(9)符合我考点报考要求的在读第二学士学位考生,须上传本人第一学历的《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第二学位的学生证(或第二学历的《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以及第二学位就读单位培养部门出具的同意报考证明。

(10)证件类型为居民身份证但身份核验未通过的须上传本人二代(或者三代)居民身份证原件正反面图片。

分头像面和国徽面两张上传,请确保身份证边框完整,字迹清晰,亮度均匀。

以上所涉及的所有照片,均为jpg格式,且大小不超过2M。请务必谨慎上传符合上述全部要求的清晰照片,否则会影响审核。

四、关注审核结果

网上确认期间,考生必须及时关注审核结果,审核结果分为以下四类:

(一)待审核:考生材料未审核。

(二)审核通过:考生已完成报名信息网上确认。

(三)审核不通过,需要补充(或修改)材料:考生需根据系统提示在规定时间内补充(或修改)有关材料并重新提交上传。

(四)审核不通过:因不符合国家报考条件或报考点接收条件导致最终审核不通过的考生,报名信息无效。

五、网上确认特别提示

(一)考生必须使用准确的姓名及证件号码(使用曾用名和曾用身份证号的身份证或者不在有效期内的身份证均为无效身份证)。身份证是网上确认和参加考试的必备材料,请考生妥善保管。

(二)报考我校的单独考试考生,应在11月7日前将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出具的同意证明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推荐书原件邮寄至我校研招办(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18号研招办,010-89733075)。

(三)考生须在“研招网”报名系统完成网上报名(含缴费),未缴费或未全部完成网上报名步骤的为无效信息,不得进行确认。

(四)按照“研招网”网上现场确认的要求,考生通过使用手机上传证明材料以完成网上确认手续。系统反馈“审核通过”的考生说明考生顺利完成了2024年研究生报名信息确认工作。凡是提示“审核不通过”的考生请根据提示内容在规定时间内补充材料,逾期不补充或者补充仍然不符合要求者,则无法完成网上确认。

(五)考生须确保填报及上传的所有信息的真实性,因误填、错填或虚假填报造成不能确认或考试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六)我考点在确认期间,提供电话咨询、邮件咨询服务,若考生遇到问题,可通过咨询电话(010-89733075)或发送邮件至sdyzb@cup.edu.cn咨询。

(七)未进行网上确认或网上确认未通过审核的考生,报名信息无效,其初试费将由研招网信息平台在数据核查结束后(预计在12月底前)退回原支付账户。为确保退费顺利进行,在此特别提醒:考生不要急于注销支付账户,如发现问题请及时与研招网客服联系。

中国石油大学隆重召开建校70周年庆祝大会,海内外校友、嘉宾和师生代表欢聚一堂、畅叙情谊,共同庆祝学校七秩华诞,共同回顾学校砥砺奋进的光辉历程,以习近平总书记三年两度殷殷嘱托为指引,携手开启学校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崭新篇章。

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光彦;北京市委常委、市委教育工委书记游钧;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61级校友李毅中;中共中央组织部原副部长、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工委原常务副书记,62级校友孙晓群;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原董事长、党组书记,73级校友周吉平;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原董事长、党组书记,78级校友王宜林;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88级校友赵东;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裁,86级校友黄永章;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党组副书记徐可强;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何仲文;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兰建文;北京市昌平区委书记甘靖中;北京市昌平区委副书记、区长支现伟;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杨贤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王云鹏院士;土库曼斯坦驻华大使帕拉哈特·杜尔德耶夫;南苏丹驻华大使昆巴·蒙代;美国塔尔萨大学校长布兰德·卡森;56届校友,中国工程院汪燮卿院士;53级校友,中国工程院杨启业院士;61级校友,中国科学院王铁冠院士;77级校友,中国工程院袁士义院士;中国工程院周守为院士;中国工程院胡文瑞院士;79级校友,中国工程院孙龙德院士;校友、中国科学院刘忠范院士;中国工程院谭天伟院士;校友、中国科学院金之钧院士;78级校友,中国工程院黄维和院士;77级校友,中国科学院高德利院士;77级校友,中国工程院李阳院士;79级校友,中国工程院李根生院士;校友、中国科学院郝芳院士;中国工程院刘合院士;中国工程院孙金声院士;77级校友,中国工程院李宁院士;79级校友,中国工程院孙丽丽院士;81级校友,中国科学院徐春明院士;中国工程院郭旭升院士;78级校友,中国工程院张来斌院士;83级校友,中国工程院孙焕泉院士;中国工程院高翔院士;加拿大工程院、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陈掌星;教育部高教司一级巡视员宋毅;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沈千帆;学校老领导张嗣伟、李秀生、罗维东、蒋庆哲、山红红、方华灿、葛家理、黄述旺、陈大恩、庞雄奇、付恒升等;地方党政领导、企事业单位代表,国内外兄弟院校代表,合作单位代表,社会友好人士,以及校友代表、师生代表参加庆祝大会,共叙友情、共谋发展。

庆祝大会由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党委书记王同奇主持。在雄壮的乐曲声中,全场起立,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图片5.jpg

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光彦在讲话中向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他指出,作为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高等院校,中国石油大学建校70年来,为我国石油高等教育和石油工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在党的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习近平总书记两次给学校学生回信,体现了党中央对学校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他希望,学校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大力弘扬能源报国的价值追求,引导师生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矢志奉献国家和人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着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的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引导广大教师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争当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全方位打造一流师资队伍。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把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切实提升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能力。他表示,教育部将启动与五大能源企业共建中国石油大学,大力支持学校在能源领域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上再立新功。祝愿学校在一流大学建设上取得更大成就,在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中展现更大作为,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铸就新的辉煌。

图片1.jpg

北京市委常委、市委教育工委书记游钧在讲话中向学校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中国石油大学建校70年来,始终与我国石油工业同呼吸、共命运,领航我国石油高等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教育篇章,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与充分肯定。学校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论述,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始终坚持国之所需、校之所重,始终坚持融入和服务首都建设发展,全力打造“双一流”重点建设高校,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站在新起点上,他希望学校在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上走在前、作表率,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干部师生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高质量的党建引领高质量的发展。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走在前、作表率,坚持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贯穿到立德树人全过程,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上好具有首都特色的“大思政课”,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努力造就一流科技人才。在服务国家和首都发展上走在前、作表率,在服务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和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中担当作为,不断提升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图片2.jpg

昌平区委书记甘靖中在讲话中指出,中国石油大学扎根军都山南麓以来,双方携手共进,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合作成果,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成为校地合作的典范。学校为昌平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希望学校以建校70周年为新的起点,在教育部和五大能源企业共建下,充分发挥特色办学优势,深入实施开放融合战略,深入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加快昌平区现代化进程注入强劲动力。他表示,去年以来昌平区与学校连续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补充协议,标志着校地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昌平区将全面兑现协议内容,全力支持学校建设发展,为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助力学校建设能源领域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

图片3.jpg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长吴小林在致辞中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向莅临盛会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校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社会各界表达衷心的感谢,向遍布全球的中石大校友送上节日的问候。

她深情回顾了学校70年的办学历程,指出学校熠熠生辉的历史长卷,每一页都记录着服务国家、追求卓越的铿锵步履,每一页都书写着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壮志豪情。70年来,学校在百业待兴的国家建设中坚韧求索,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中锐意开拓,在新时代的伟大变革中守正创新。一代代中石大人在躬耕不辍中坚守立德树人初心,成就了“石油人才的摇篮”之美誉;在勇攀高峰中坚守科技报国理想,在石油石化工业发展和能源革命的每一个重要领域和关键技术中从未缺席;在顶天立地中坚守服务国家追求,在自觉肩负历史使命中实现了人生价值,为母校增光添彩。

她强调,学校正在奋力开启全面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教育部和五大能源企业在学校办学70周年的新起点上共建中国石油大学,为我们带来重大发展机遇,我们要以新一轮共建为契机,充分发挥高等教育龙头作用,凝心聚力、乘势而上,赓续红色基因,坚定卓越追求,彰显特色优势,交出“教育强国、中石大何为”的高质量答卷。要心有大我,赓续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胸怀“国之大者”,加强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坚持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传承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打造具有“家国情、石油味”的大思政课,努力培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学术精英和行业栋梁。要自信自立,坚定卓越追求。以国家能源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以支撑能源领域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为目标,以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为动力,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努力成为能源领域人才培养方向的重要引领者,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者,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职普融通的先行示范者,切实担当起基础研究主力军、重大科技突破生力军、创新人才培养主阵地的光荣使命。要开放包容,彰显特色优势。加快学校开放办学进程,更加突出在服务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中的贡献,更加强化在服务首都、新疆高质量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方面的作用,更好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改革突破赢得战略主动,拓展发展格局,探索形成世界一流行业高水平大学建设的中国模式。

她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给学校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和中亚留学生回信,这是对学校办学追求、成效与贡献的充分肯定和极大褒奖,是全体中石大人的无上光荣,也激发起我们奋进新征程的强大动力。全体师生员工将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中,传承能源报国的信念与梦想,续写百年的荣耀与辉煌。

图片4.jpg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裁黄永章作为企业代表致辞,指出中国石油大学伴随着共和国石油工业的起步、崛起与壮大,为我国石油石化行业跨越式发展、能源强国建设贡献了智慧和力量。中国石油集团与中国石油大学有着特殊的历史渊源,感情深厚、血脉相连。近年来,双方发挥各自比较优势、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在人才培养、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问题联合攻关等方面合作不断深化。他表示,新时期,中国石油集团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学校发展。校庆前夕,教育部和中国石油集团等五家能源企业达成了新一轮共建中国石油大学的协议。中国石油集团将大力支持学校与企业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共建石油石化行业教育和创新联合体,助力学校在新时代新征程为能源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携手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9.jpg

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杨贤金在致辞中指出,天津大学和中国石油大学根脉相连、血脉相通,精神相契、文化相通,70年间合作共进,共同参与、见证了新中国现代工业体系的奠基,一道致力于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工程教育体系的建设,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创新和人类文明进步贡献力量。他表示,新征程上天津大学将与中国石油大学继续深化合作、互相学习,携手奋斗、协同创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铸就新的辉煌。

10.jpg

美国塔尔萨大学校长布兰德·卡森在致辞中对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建校7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表示祝贺,赞扬学校在石油工程技术领域作出的卓越贡献,以及在气候变化、碳中和与可再生能源方面的领导地位。他表示将珍惜两所大学之间的友好关系和合作精神,希望双方在以往良好合作的基础上,继续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协同创新等方面加强国际合作,共同致力于解决全球性挑战,推动两校共同发展。最后,他用中文再次表达了对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诚挚敬意和热烈祝贺,并希望双方合作取得新的进展和更大进步。

11.jpg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赵东代表校友致辞,向母校献上最诚挚的祝福和最深情的敬意,表达对母校辉煌成就的骄傲和自豪。他指出,母校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精神的家园,将优良校风校训镌刻在学子心上,激励着一代代学子刻苦学习、埋头苦干、实干兴邦。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大校友将和师生员工携起手来,大力弘扬母校的宝贵精神财富,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他寄语学弟学妹们大力弘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优良传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祝愿母校在教育部和五大能源企业共建的赋能助力下,在与能源行业的深入融合中实现更大发展,不断续写教育史、科技史、能源史上新的光辉篇章,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争取更大的荣光。

12.jpg

学校化学工程与环境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徐春明院士作为教师代表致辞。他说:“今年是我与中石大相逢的第42个年头,从中石大的一名学生成为中石大的一名老师,从一名问路人成为探路人、行路人,再到现在的知路人、领路人,我的人生早已与中石大融为一体。”他表示,将继续全力以赴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转化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具体行动,促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助力学校走好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发展之路,全力写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能源绿色发展的新答卷。

13.jpg

在学校70年的办学历程中,涌现了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一流科技领军人物,他们对理想信念的坚守、对科学信仰的追求,指引着一代代中石大人接续书写能源报国的时代梦想。在传承之旅环节,汪燮卿院士向教师代表赠送了个人自传,让崇教爱生、潜心育人的师者精神接续弘扬;向学生代表赠送了课堂笔记,让沉甸甸的梦想力量接续传承。

14.jpg

学生代表以“七秩芳华能源梦,传承使命启征程”为题为建校70周年致献词,礼赞学校70年的奋斗历程和价值追求,表达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石大新青年心怀赤诚热爱,勇担强国使命,青春建功新时代的决心。

15.jpg

王同奇在大会主持中强调,踔厉奋发七十载,勇毅前行向未来,70岁的中国石油大学风华正茂。学校将以建校70周年为新的起点,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学校两次重要回信精神,汇聚全体中石大人的磅礴之力,接续奋斗,勇毅前行,为建设能源领域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而不懈奋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16.jpg17.jpg

最后,由石油艺术家王永桦领唱,全场唱响校歌《我为祖国献石油》。在昂扬嘹亮的歌声中,中国石油大学建校70周年庆祝大会圆满结束。

大会在校本部体育馆设立主会场,在克拉玛依校区、校本部学生活动中心和教工活动中心设立分会场,并通过央视频、人民日报视频客户端、新华每日电讯抖音、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中国教育报视频号、北京日报微博、北京晚报微博、北京电视台北京时间客户端、北京青年报客户端、北京青年报青流视频微博,学校官方视频号、抖音号、B站和微博进行直播,各平台共超过37万人次观看了庆祝大会直播。

19.jpg20.jpg21.jpg22.jpg23.jpg24.jpg25.jpg26.jpg27.jpg



选择样式

选择布局
选择颜色
选择背景
选择背景